全国服务热线:
166-9622-7971
DS-XYQXZC01
校园自动气象站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观测站。可监测风向、风速、温度、湿度、气压、雨量、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。
热线电话
166-9622-7971
校园气象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,它将气象科学从课本带到现实,是一个集教学、实践、科普与校园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
下面这个表格全面解析了校园气象站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,帮助你系统地了解它。
| 系统组成部分 | 核心功能与教学价值 |
|---|---|
| 📡 传感器系统 (负责数据采集) | 这是气象站的核心,通常包含多种传感器: - 基础气象要素:温湿度、气压、风速风向、降雨量传感器。 - 扩展环境要素:光合有效辐射(用于植物研究)、紫外线强度、土壤温湿度(连接气象与地学)、蒸发量等。 - 教学价值: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类传感器的原理,理解不同气象参数的物理意义。 |
| ⚙️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| - 数据采集器:自动收集并存储所有传感器的数据。 - 传输方式:通常通过有线或短距离无线(如LoRa) 传输到校园内的主机,再通过校园网或4G/Wi-Fi上传至数据平台。 |
| 🖥️ 显示与云平台 | - 室内显示屏:在教学楼大厅等位置安装显示屏,实时滚动播放天气数据。 - 云端软件平台:支持电脑和手机APP访问,功能包括: - 实时与历史数据查询、曲线图分析。 - 数据导出:支持导出Excel,用于学生课题研究或数学统计。 - 气象预警:设置超限报警(如大风、暴雨)。 - 天气报告生成:模拟气象台制作校园天气日报。 |
| 🏫 配套设施与结构 | - 气象观测场:理想情况下,应有一片标准化的露天场地(如10m×10m或7m×7m),保证数据准确性。 - 安装结构:包括风杆、百叶箱(安装温湿度传感器)、雨量计平台等,需符合气象观测规范。 - 供电:通常采用市电+太阳能互补的方式。 |
校园气象站远不止是一个数据看板,它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:
在学科教学中:
地理课:将抽象的大气环流、天气系统概念转化为校园上空的真实风、云、雨、雪,实现最直观的情景教学。
科学/物理课:通过研究传感器原理,理解压力、热量、电磁感应等物理概念。
数学/统计课:获取一手数据,用于制作统计图表、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,培养数据分析能力。
信息技术课:学习数据采集、传输和处理的流程,甚至进行简单的编程开发。
在实践活动与社团中:
成立气象社团:让学生担任“小小气象员”,负责日常数据记录、发布校园天气预报,培养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开展研究性学习:引导学生基于气象数据开展课题研究,例如:《校园“热岛效应”探究》、《不同下垫面(草地 vs 水泥地)对温度的影响》、《降雨与花粉浓度的相关性分析》等。
在校园服务与科普中:
为师生生活服务:提供精准的校园微气候信息,指导师生穿衣、出行和户外活动安排。
作为科普教育基地:向低年级学生或来访家长展示气象科学,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。数据显示,拥有气象站的学校,学生对地理和物理学科的兴趣平均提升约30%。

如果你正在考虑为学校建设一个气象站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明确目标与预算:
基础科普型:满足基本教学和展示,包含六要素(温湿度、气压、风速风向、降雨) 即可。
综合研究型:若预算充足,可增加辐射、蒸发、土壤墒情等传感器,支持更深入的跨学科研究。
科学选址与安装:
选址是数据准确性的关键。观测场应远离建筑物、树木等障碍物,保证空气流通和光照无遮挡。通常要求与障碍物距离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2倍以上。
如果场地有限,也可选择屋顶,但需确保安装牢固并做好防雷措施。
选择可靠供应商:
选择专注于教育领域、有丰富案例和良好售后服务的供应商。
确认其数据平台是否易于师生使用,是否支持数据导出和二次开发。
规划课程与活动:
硬件建设只是第一步。建议同步规划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、实践活动方案,让气象站真正“活”起来,融入日常教学。
希望这份详细的介绍能帮助你全面了解校园气象站。如果你能分享更具体的需求,例如学校的建设预算、主要想实现的教学目标(是基础科普还是深度研究),德申可以为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。

添加微信